首页/Regulations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动态 > 正文

    我校四位教师荣获第六届青岛高校教学名师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1日 09:17点击次数:字号:T|T

    近日,中共青岛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青岛市教育局公布第届青岛高校教学名师名单,我校李绍纯、杨勇、马鸿洋、撒占友四位教师获评第六届“青岛高校教学名师”称号。截至目前,学校共有16位教师获此殊荣。

    青岛高校教学名师评选始于2012年,旨在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激发高校广大一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教师重视教学实践和教书育人,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关于开展第六届青岛高校教学名师评选工作的通知》,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和市委教育工委研究,共评出第六届青岛高校教学名师48名,我校四名教师入选。

    我校一直注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培养,积极发挥教学名师在专业建设、教学组织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生指导等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以此为契机,学校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教学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好教学名师的示范表率作用,不断提高我校教师教学整体水平。

    李绍纯

    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浙江大学毕业后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以来,坚守教育初心,坚持全方位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山东省一流课程负责人,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组织模式,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主持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培育项目、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等教研课题,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曾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青岛理工大学“十大优秀教师”等称号。

    作为山东省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申请人带领研究团队针对低碳海工混凝土多层级“耐-防协同”抗腐蚀关键技术开展了十几年的探索。首次在混凝土表面构建了仿生超疏水涂层,攻克了海工混凝土的离子渗透-微生物耦合腐蚀抑制难题,实现了海洋工程高抗腐与低碳排放协调统一。主持、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15项。发表SCI论文3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美国、澳大利亚发明专利各1项,申请国外专利13项;主编/参编行业标准、团队标准等3项,鉴定新产品2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研奖励。研发的高抗腐低碳海工混凝土、混凝土超疏水防护材料等新产品在青岛地铁、青岛国际院士港等重点工程中得到示范应用,显著提升海工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研究成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杨勇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青岛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与绿色制造技术分会常务委员,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负责人,山东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专家,山东高校机械工程教学协作组委员,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拔尖人才”,青岛理工大学“师德标兵”。

    在教学工作方面,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青岛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青岛理工大学教学论文成果奖一等奖1项,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省部及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5项;主编教材5部;以第一作者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4篇,含北大中文核心、RCCSE中国核心期刊6篇。在科研工作方面,近5年作为主持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等十余项课题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2018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2017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在《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Materials Letters》领域重要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42项。

    马鸿洋

    教授,海洋物理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理学院物理专业教师,现任学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研究方向:量子物理理论、量子信息、网络信息安全等方向。

    在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24年,主讲《大学物理 》《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量子纠错编码》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为教育事业倾心付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华东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物理学类专业及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中国密码学量子密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量子计算专业组常务委员、中国电子学信息论分委会委员、山东省物理学会理事会理事、山东省光学工程学会理事、山东省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成员,应用物理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

    多年来,在教学科研中深耕厚植,不断寻求新突破,积极从事教学改革,主持或参与省、校级教研教改重点和面上项目10余项;指导学生完成国创和省创项目3项、发表 SCI论文4篇,获物理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项12 项。扎根科研深耕厚植,主持参与国家省级市级基金及科技计划项目6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40余篇,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曾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光学工程学会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等各类奖多项,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曾获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组织个人,青岛理工大学“十大优秀教师”、青年骨干教师、“三全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撒占友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批“天山学者”主讲教授,宝钢教育优秀教师,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第六届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任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负责人;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常务理事、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库成员、山东省应急管理专家。主要从事工矿灾害预防与控制、安全与应急管理等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青岛市及黄岛区等纵向科技项目20余项,企业横向合作开发课题50余项;主持编制了《青岛市安全生产发展“十二五”规划》《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含石化区)安全生产发展“十三五”规划》《青岛西海岸新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山东省、青岛市等一、二、三等科技奖励10余项,出版专著、编著和教材5部;在《Safety Science》《地球物理学报》《煤炭学报》《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等SCI、EI源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撰稿:刘田,审核:杨勇、苗吉军)

    (编辑:魏德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