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Regulations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通知 > 正文

    青岛理工大学关于做好2025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暨2023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的通知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2日 08:20点击次数:字号:T|T


    教学院部、临沂校区、相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做好优秀教学成果项目储备,结合我校教学年度重点工作,学校2025年将继续开展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的立项工作。本年度教学改革研究主要围绕《青岛理工大学关于制定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青理工校发〔2025〕25 号)、《青岛理工大学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建设方案》(青理工校发〔2025〕24 号)相关要求推进人才培养“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三化”赋能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范围、类别与数量

    )立项范围2025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范围主要包括: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等。具体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选题指南》(附件1)。

    1.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挖掘各类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围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课程思政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聚焦提升思政引领力,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队伍建设、数字赋能、一站式学生社区等为切入点,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塑造新时代立德树人大格局,做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文章。

    该方面优先资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联合教学团队项目。鼓励专业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组成联合教学团队,通过联合教研活动、联合备课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

    2.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立足智慧教育新阶段,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牢牢把握智能时代育人的本质要求,推动人工智能与本科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数智赋能的教育教学新生态,建立数据驱动的教学新范式,以助教、以助学、以助管、以助用,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快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新要求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

    3.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

    聚焦我校人才培养规格升级,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国际融通,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构建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结合、课程设置与专业标准相结合、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培养“重品德、厚基础、强实践、善创新”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立项类别2025年教改项目分为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两种类别

    立项数量2025年教改项目面上项目计划立项60项左右(其中职能部门不多于5项);重点项目计划立项40项左右。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中实践教学改革专项数量比例原则上不少于20%

    面上项目实行限额申报,以学院专任教师数、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建设情况等统筹确定限额具体见附件2(2025年各学院教改项目立项申报限额分配表)。学院的正常申报项目数量不得超过申报限额(其中实践教学改革专项数量比例原则上不少于20%);各职能部门教师自行申报,经评审后拟立项5项左右。

    重点项目各学院不设限额,自行申报。

    二、申报要求

    项目主持人项目主持人限1人,须为本校在职教师(不含兼职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近3学年20229月—20256月)每学年面向本校本科学生至少讲授一门课程,平均每学年本科教学不少32学时(专任教师脱产学习、出国访学期间以及教学管理人员不作教学要求)。申报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的专职教师,3学年20229月—20256月)每学年至少讲授(指导)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设计(论文)等。

    重点项目的主持人,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2年以上。

    (二)项目组成员鼓励院系、校企联合申报项目,积极开展协同创新。项目组成员可以是本校专任教师、管理人员或兼职教师,也可以是外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人员。项目立项确定后,原则上不允许变更团队成员,若根据实际需要确需变更的,请于项目中期提出申请。

    申报限制申报人作为项目主持人身份仅限申报面上项目重点项目1项。申报人主持研究的教改项目尚未结题的,不得以项目主持人身份申报新项目。

    其他要求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主要参与者含项目主持人原则上不超过10人。已获同级及以上部门立项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同一项目不得兼报不同类别

    学院要高度重视教改项目的申报、推荐工作,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严格项目材料审查,确保申报项目符合要求。学院应组织专家进行面上项目初评,确定拟推荐项目,并在院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向学校教务处推荐申报。

    三、项目立项

    (一)面上项目学院根据申报限额(附件2)学校推荐面上项目,获推荐项目应进行公示(3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向学校推荐。教务处对各学院推荐项目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项目直接予以立项,审核不合格的项目不予立项职能部门申报项目经评审后立项。

    (二)重点项目各学院推荐申报的重点项目,教务处将组织专家评审,择优确定部分项目进行立项。

    四、经费管理

    面上项目每项研究资助经费0.3万元,重点项目每项研究资助经费1.2万元。

    项目负责人须在申报书中制定详细的经费使用计划,鼓励学院(部)配套建设经费。项目经费专款专用、超支不补。在学校财务制度规定的范围内,由项目负责人按审批后的计划自主支配项目经费。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有权取消立项资格,终止项目实施,收回项目剩余经费:

    1)项目质量无法保证,未能通过中期检查或结题验收者;

    2)获准延期,但到期仍未完成;

    3)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4)严重违反财经制度。

    五、项目管理

    面上项目建设期一般为1年,重点项目2年。面上项目研究成果需要发表C级及以上教研论文1篇,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发表B级及以上教研论文1篇。

    教务处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及结题验收工作,对于不能完成申报书中相关工作的,将追究项目负责人责任,收回研究经费。项目结题验收后,负责人按照项目研究实际需求,原则上应该在结题验收半年内完成全部经费支出。

    、申报材料

    请于9824:00之前登录“智慧理工-办事大厅-服务大厅-教务处-本科教研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在线填报申请。

    联系人:杨莹辉 85071123

    七、2023年及以前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验收工作通知

    我校2023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含实践类)69项、面上项目(含实践类)141项,共计210项,立项名单见附件3。往年暂缓结题的项目,共35项,具体名单见附件4。此次一并结题验收。现将结题验收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结题材料提交时间

    827日之前提交结题材料:

    以学院为单位将纸质版材料交到综合楼403教研科,电子版统一命名格式“学院+姓名+项目类别(实践类要标注清楚)”,由学院汇总发邮箱jxyjk@qut.edu.cn。

    (二)结题材料提交清单

    1、立项申请书、结题验收书、研究报告装订成一册(一式五份);

    2、成果清单中所列支撑材料(对照立项申请书中预计成果一一列出,论文的首页、获奖证书的复印件、电子视频材料刻录光盘等,一式一份);

    3、课堂教学改革专题项目需额外提供公开示范课堂的视频资料一份,含教案、过程照片纸质版等。

    (三)结题鉴定

    教研教改面上项目由教务处统一审核,作出结题鉴定结论;教研教改重点项目,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四)、注意问题

    1、所有项目开始时间日期统一为:2023年11月1日。请将申请书、结题验收书和研究报告相关时间予以调整。

    2、项目开始之前的成果一律不予统计。所有发表的文章、出版的教材需要注明时间到“年、月”。

    3、凡涉及到课程网站的,教务处将对每门课程进行核对网络课程资源情况、学生使用情况等再次进行复核,请各课程负责人在评审期间开放网站权限。

    4、项目调整、增减人员需在项目立项一年之内提交项目调整申请单,立项一年后不允许增减人员。

    5、对于无法结题需延期的项目请填写项目调整申请单,并附学院公章及签字,延期时间不得超过一年,逾期不能完成的将取消立项,追回项目建设经费。

    以上结题事宜联系人:杨莹辉,联系电话:85071123。                                    


    教务处

    202571

    (编辑:魏德生)

返回顶部